首页 >> 夜来香属

农田水利建设的埇桥模式伪泥胡菜

滴灌农业网 2022-07-05 17:48:56

农田水利建设的“埇桥模式”

宿州市委常委、埇桥区委书记孙勇陪同水利督导检查组在埇桥区检查安全饮水工程。

埇桥区西二铺乡水利管护员查看高效节水灌溉设施。

2014年以来,宿州市埇桥区紧紧围绕省政府提出的5588行动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安徽省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和管护改革实施办法》及《安徽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以八小水利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省江淮杯水利建设评比中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

高度重视,规划统领,农田水利建设计划全面落实

去年以来,埇桥区水利规划委员会及早谋划,多次召开调度会、座谈会,分别对国土、农发、现代农业、农委、扶贫、小农水重点县等涉水项目的年度实施方案和初步设计进行研究讨论,征求区直部门、乡镇及受益群众、受益主体的意见建议,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选择,做到科学合理设计,确保各涉水项目严格按照《宿州市埇桥区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五年规划(2013-2017年)》实施。区水利部门根据五年规划,结合各涉水项目年度实施方案,编制了《宿州市埇桥区2014年度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经水利规划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埇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初就及时调整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成员,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其他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领导。各乡镇也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水利部门直接抓。根据部门职责,与区直部门和各乡镇、有关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财政部门负责按工程进度划拨资金,保障资金跟得上;审计、监察部门负责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水利部门负责技术指导,保障工程质量;各乡镇负责组织发动群众,优化施工环境,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时竣工,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重点突出,五个结合,高标准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水利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作为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正确处理人水关系,注重解决好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问题,着力打造四型水利,积极构建人水和谐社会。

坚持农田水利建设与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按照河势稳定、引排通畅、水面清洁、岸坡美观的要求,通过塘坝扩挖、塘坡整理、涵闸修建、绿化美化、加强管护等措施,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在8个美好乡村建设村塘15面,疏浚整治大、中、小沟24条,维修加固涵闸4座,新打机井100余眼,新建小型排灌泵站2所。

坚持骨干工程与小区治理片相结合。将治理片与重点沟河治理相结合,以大沟为单元,进行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疏通中小沟,完善田间给排水系统,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例如在大营耿湾片小区治理片开挖大沟7条,长30.5千米,完成土方90万方,并配套涵闸、泵站、桥涵等20余座。

坚持农田水利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要求,建设高标准粮田基地,打造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整合农发、国土现代农业、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12个,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同时结合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对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全区19个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扶持,配套大型喷灌设备12套,配套高效灌溉1.5万亩,整治高标准农田6万亩,培训工程管护人员600人次。

坚持农田水利建设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结合三线三边治理,在整治水害同时,整治人对水的伤害。改变一味深挖沟、高筑堤、人与水争地的做法,给水以出路;改变竭泽而渔、不加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做法,还水于生态;改变饮鸩止渴、随意排放污水的做法,还水于安全。埇桥区2014年大力开展清水工程整治力度,治理了三八沟、小黄沟等工程,使埇桥区两路沿线、城镇周边达到绿化、硬化、美化、亮化,还群众一个水碧岸绿的的水生态环境。

坚持农田水利建设与民生改善相结合。把发展民生型水利作为2014年农田水利建设的重头戏,对涉及民生的水利项目,给予优先安排,多方筹资投入民生水利工程,大力治理重点沟河,维修改造桥、涵、闸、泵站,实施农村沟河清淤、泵站更新改造、机井建设与配套、塘坝扩挖等工程项目,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持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53.87万人,使群众喝上了干净水、放心水。

去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土石方1216万方,投入资金2.08亿元。主要工程包括:开挖疏浚大沟29条,中沟58条,小沟1125条;村塘扩挖239面(其中万方以上102面),新建桥涵1586座;新打修复机井2197眼;泵站更新改造9座,小水闸维修加固62座,中小型灌区改造3.2万亩,末级渠系改造2万亩,超额完成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全区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30.2万亩。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0.30万亩,占全区农田总面积的79.49%。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作物抗御旱涝灾害能力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多措并举,统筹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力推进

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目标管理、各记其功原则,把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实施项目联动共建,发挥一事一议作用引导群众筹资投劳,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农田水利建设集聚,破解了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乏力的问题,将小农水项目变为大水利工程,起到了建成一项,带动一片,发展一方的作用,建设成效倍增。全区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08亿元,其中,整合财政投入资金1.03亿元,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1.05亿元(其中:群众自筹一事一议资金6200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筹资4300万元)。

严把质量,强化监管。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招投标程序,对招投标平台、企业资质、信用等明确要求,所有项目工程一律在省水利工程招标信息网发布,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全程参与监督。全面落实项目六制,对项目建设质量全程控制和监督。组建由监理公司、乡镇水利站、镇村干部组成的监督小组进行监管;严把竣工验收关口,落实项目法人验收、区级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督促项目单位及时整改,对未整改或复验仍未通过的,不予通过验收。

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区政府召开动员会后,又通过现场会、观摩会、调度会等形式,摆问题,找差距,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从去年11月开始,在电视台开辟电视专栏对乡镇长进行访谈,公开承诺水利建设任务、工程进度和质量;各乡镇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横幅、板报等媒体,大力宣传,增强广大干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安徽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40多篇文章宣传、报道埇桥区水利兴修经验和做法。国务院、水利部、省水利厅等部门多次来埇桥区开展调研,对埇桥区水利工作予以肯定。

加强协调,高效督查。区政府负责同志统一调度,定期召开协调会、座谈会、现场会等,加强沟通与交流,适时推进项目进展。在项目推进上,每周召开调度会,通报工程进展情况,对进展迟缓的进行督促。同时区委、区政府成立3个督查组对项目进展情况开展督查,区水利局也成立3个工作组,每天进行巡查,对建设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在保证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督促施工单位加快进度,确保工程保时保质完成。

创新机制,加强管护,农田水利工程效益全面提升

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管理缺位的现状,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创新工作,制定出台《埇桥区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办法》,整合各项涉农工程管护资金,设立专账,专项用于工程管护。同时成立埇桥区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委员会,将农村基础设施工程集中打包,统一管护。初步探索出委托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六种模式,并在去年8月初在灰古、桃园、芦岭三乡镇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创新试点,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进、规范运作、全面实施的方法,计划到2017年10月该区将全面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工作,真正把水利工程建成惠农工程、民生工程。

分级管理模式。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分类,分别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国有河道、水库、涵闸、泵站等,由区水利局负责管护;乡镇大中沟、大中沟涵闸和跨村水利设施,由乡镇政府安排专人管护;村级小泵站、小涵闸、塘坝等由各村水管员负责管理;个人投资兴建的村塘、机井等水利设施,由个人管理,从而形成了区、镇、村、个人分级负责的四级管护体系。

协会管理模式。以行政村为单元,按工程受益范围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合理确定专管人员,划分管护责任,签订管护协议。泵站、渠道、机电井等设施大多采取这种模式管理。如西二铺乡小刘家灌溉站组建用水者协会,落实专人专责,组织对水的调配、水费的收取、灌溉成本核算和工程维护管理,确保小农水工程有人管理、有人维护。

统一管理模式。聘请专人对26个乡镇的纯公益工程进行专职管护,明确责任,统一管理。乡镇制定详细的管理细则,以村为单位逐一登记造册,每村机井确定一名村干部、一名村水管员为责任人,负责机井抽水及日常管护,并纳入干部和村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经营主体管理模式。对村塘、机井、末级灌排沟渠等准经营性小农水设施,公开招标发包或由农户、新型农业主体投资扩挖改造,按自建、自用、自维、自管的原则,实现承包经营与设施管护有机结合。如桃园镇光明村、市外桃园等在当家塘整治后,由种粮大户或专业合作社采用承包方式获得经营权,并负责日常管护,以养殖收入抵付管护费用,既较好地发挥了村塘的蓄水灌溉作用,又解决了日常管理问题。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考核、乡镇实施的方式,将小型纯公益性水利工程,以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走市场化道路,进行物业化管理。在芦岭镇,宿州瑞田水利工程管护公司使用区政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专项管护基金10万元和镇政府配套的5万元,统一管护水利工程。这种方式,管理责任更明确、实际效果也更好,埇桥区也正在积极探索,今年将逐步在全区推广。

耐高温过滤布报价

饰面板开槽机报价

铝钩

PVC塑胶网布

广西沙梨苗报价

强鹿发动机报价

轻型纸松厚剂报价

东莞市厚街陈树光汽车粤S.C3105

热管空调报价

P310彩色带

友情链接